孟胜
简介:
男,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0 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2004 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同年获瑞典Chalmers 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学位。2005-2009年在哈佛大学物理系任博士后。2009年7月回国任特聘研究员。现任研究员、课题组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1)表面量子相互作用; (2)激发态量子动力学;(3)能量转化和存储微观机制、太阳能电池、原子尺度水特性等。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主要从事凝聚态体系的非平衡态超快量子动力学研究。成功发展出包含激发态效应和核量子效应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新方法,突破了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电子结构计算局限于玻恩-奥本海默绝热近似的限制,是计算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新发展。自主开发一套基于原子轨道基的实时密度泛函和路径积分相结合的算法和软件,能够高效处理非线性、非微扰、非平衡态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第一性原理层次上描述激发态的多组元量子动力学问题,并率先应用于能源转化机制、非平衡物态调控、固体非线性超快响应等研究。提出基于电子-声子自放大作用的电荷密度波产生新机制;发现量子材料中超快激光诱导的新型拓扑相变和结构相变规律及其调控方法。
发表论文 200 余篇,包括 Phys. Rev. Lett.二十余篇,Nature 及 Science 子刊十余篇。综述性论著六本,包括《水基础科学理论与实验》、《材料基因》等。论文共被引用 14,000 余次,15 篇研究论文各被引用 100 次以上。H 因子为 62。研究结果受到广泛的国际关注。入选 Scopus 2014-2022年中国高被引作者。受邀在美国 MRS 年会、国际计算物理大会、国际材料联合会、美国化学年会和斯坦福大学等做邀请报告 50 余次。PRL, Nature, JACS, PNAS等杂志审稿人。美国物理学会,材料研究会,化学会,生物物理学会和Sigma Xi研究会会员。荣获2012年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国际材料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银奖,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9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技一等奖。202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最大的挑战。产生并利用完全可再生、无污染、低价格的能源形式的新技术尚不存在。通过研究纳米生物体系中能源生产和储存的方法,发明和创造新材料进行高效的能源收集、运输、储存和利用具有广泛的前途。目前我们的研究方向是: 1.研究表面电子激发和(人工)光合作用中光吸收、电子传输和水分解的机制,希望把叶绿素等色素分子固定在半导体表面上以收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 2.纳米机械学:分析模拟纳米尺度小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如何用光或其他手段操作和控制。 3.发展大规模精确计算理论方法,研究光吸收和电子激发态动力学的一般规律。激发可以极大改变物质体系,实现量子新物态。 目前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及青年团队项目等。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硕博连读生10人,计划每年招生2-3人。课题组提供优厚待遇和国际合作机会。
其他联系方式:
http://everest.iphy.ac.cn
电话:
010-82649396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