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时空第68期暨人文系列讲座第3期---解读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城市化

更新于2015-12-03

 



北京大学晁华山教授做客“明理时空”

---解读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城市化

11月6日下午3点,明理时空迎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晁华山老师。他以《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城市化》为题目,从文化和历史反思的视角,为现场300多名同学,解读世界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首先,晁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专程带来的两份珍贵的历史文物,罗塞塔石碑(复制品)和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新颖的开场,一下子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的目光聚焦在这两幅历史遗留的精品上。津津有味的听着晁老师娓娓道来,它们的来历和意义。

接着,晁老师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上,告诉大家“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由国际公约提出来的。中国于1985年加入公约,申请世界遗产。

然后,晁老师重点介绍了高句丽王陵的概况和遗产保护情况,引领大家初步认识了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通过介绍世界遗产城市:巴黎塞纳河两岸、罗马历史中心区、耶路撒冷旧城和克里姆林宫等实例,向同学们说明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六条标准。让同学们在领略异国风情的同时,认识到当今世界遗产城市在保护历史遗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最后,晁老师将视角转回国内,介绍了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风貌的变化及其遗产保护的现状,让同学们意识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

    晁老师用幽默的话语,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他让我们看到了在西方文化充斥中国社会的今天,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让我们反思到,我们是否把祖先世世代代传承了几千年的丰富又宝贵的遗产,传承好了?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表现出大家对该话题的关心和兴趣,踊跃发言,积极提问。这次讲座,不仅增长了大家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更对这些遗产所面临的破坏和保护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特别感谢王建涛老师为明理时空推荐报告人)

2015年11月30日【研究生会 戚竞供稿】

 

(晁老师展示罗塞塔石碑(复制品))

 

(晁老师展示清明上河图(复制品))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