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历程

更新于2015-12-16

 



物理所研究生教育历程全文下载
物理所研究生教育历程概要

一:概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物理研究所。至今,已有50余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包括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物理所现已发展成为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
     截止2007年底,物理所共有各类人员408人,其中科研人员181人(正高职人员102名,副高职71人),技术支撑人员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累计达55人(其中B类20人)。1998年物理所是首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物理学一级学科授予单位,也是全国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7年在读研究生总数64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6人,博士研究生412人。在站博士后25人。
     1978年物理所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共授予博士学位958人,硕士学位405人,出站博士后26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
 
二:研究生教育
(一) 研究生教育的初创期(1955-1965年)
     1955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吴有训为主任的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
     1955-1965年间招收的研究生不分博士、硕士,而统称为研究生,学制为四年。据不完全统计,物理所招收培养的正规四年制研究生67名。这一时期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有(不完全统计):钱临照、洪朝生、李荫远、陆学善、管惟炎、陈能宽、潘孝硕、张志三、吴乾章、陈述嵘、许少鸿、吴锡九、范海福、张乐惠、李方华、孙 湘、陈春先等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六十年代初期招收的研究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982年,科学院为上述各届研究生补发了毕业证书。我所五、六十年代培养的研究生中有三人已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们是:
     张殿琳院士: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58年考为物理所研究生,导师是洪朝生院士。
     王鼎盛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考为物理所研究生,导师是潘孝硕研究员。
     张裕恒院士: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考为物理所研究生,导师是洪朝生院士。
       
(二) 研究生教育的恢复期(1978-1984年)
     1、首届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
     物理所是1978年第一批恢复招生工作的单位之一。所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负责招生工作的教育科(设在科技处下)。1978年我所招收了恢复研究生教育后的第一批42名研究生。
     

1978年研究生录取名单

刘寄星

胡北来

万柏坤

章其初

徐暮良

王永忠

陈笃行

刘家岗

沈玉堂

董锦明

李伯臧

李士杰

谭  江

王世亮

李永贵

王迺权

刘济林

张富春

解思深

杨晓青

杜树镛

林成天

韩福森

陈庆汉

谢学纲

沈慧贤

唐一华

李毅民

陈继康

王佐民

沈建中

黎建修

刘宏亚

徐步新

阎永廉

许章保

王庭籍

冯群

庞反修

郑斯清

陶荣甲

孙宝申

           

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导师有陈春先、 张遵逵、 施汝为、 潘孝硕、郝柏林、张志三、张洪钧、李荫远、陆学善、梁敬魁、贾寿泉、张乐惠、范海福、吴乾章、管惟炎、曾泽培、马大猷、李沛滋、应崇福、 查济镟、秦荣先等。
     1982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首批硕士学位名单120人,其中物理所首批获得硕士学位35人。由于解思深和韩复森二人的硕士论文完成出色,答辩委员会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可以做为博士论文进行答辩。一年后他们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于1983年12月授予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物理所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
     2、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生导师
     1981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物理所有博士学位授予点四个,即: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五个,即: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无线电电子学。
     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生导师8名,他们是李荫远、蒲富恪、陈春先、洪朝生、李 林、潘孝硕、章综、张志三。
     1979、1981、1982、1983年共招收了80名硕士生和9名博士生。
      
(三) 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完善期(1984-1998年)。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1984年将教育科从科技处剥离,成立人事教育处,专门主管人事教育工作。
     1984-1994年,物理所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物理部联合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改革与试点工作,新生通过资格考试选拔优秀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十年来共招硕士研究生301名,最终有34名获得博士学位。
     1985年试行招收交叉学科研究生。
     199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其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全国第一名;光学专业获得全国第二名;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理论物理专业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名。
     1992年建立研究生考核制度。
     1994年2月,开始自行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至2008年共审批了124人。
     1995年试行硕博连读制度。
     1996年首批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
     1998年7月研究生公寓楼(G楼)竣工,9月1日投入使用。
     1998年6月物理所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
     1998年获得招收港、澳、台人士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四)进入“知识创新工程”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999-2008年)
     1999年8月,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了为适应知识创新工程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200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从此各研究所的学位授予权全部纳入研究生院统一管理。
     2002年,第二次全国评估中,获全国物理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第一名。
     2003年7 月,研究生部成立。
     2003年在学研究生达到474名,在岗博士生导师为90名,经所务会研究决定原人教处的人事、教育职能分离,成立研究生部,专门负责教育工作。
     2003年,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试行“教育督导制”。
     2004年,研究生部主办的《星星论坛》更名为《明理时空》。
     2005年,物理所与全国十所一流大学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并正式挂牌。
     2005年在学人数提前超过了预计规模,达到649人。
     2006年物理所接受第三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评估, 物理所获得总分95分,与南京大学并列物理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
     2008年物理所诞辰80周年暨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
     
三:结束语
     回顾过去,在历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研究生导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共培养出博士958名,硕士405名,博士后322名。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