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盛院士关于学位论文写作致物理所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

更新于2011-12-23

 



最近的学位委员会等会议上,各位同事对于目前学生培养中重视期刊论文轻视学位论文的现象有些议论。出现这个现象有它的客观原因,比如社会评价上重视期刊论文而轻视学位论文,甚至在评议‘(百篇)优秀学位论文’时看得重的其实也是学生发表的期刊论文等等。不无关联的是在研究生培养中也出现一些倾向,比如没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why)并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而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怎样做(how),让学生动脑少出力多等等。从出成果(论文)看这样做可能有助于增加产量,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提高,也不见得有利于提高研究组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要不要或该不该有所改变,或许也还见仁见智,各位老师都不妨慢慢思考。

我这里先就如何提高学位论文水平,根据历年评阅所内外论文所见,提纲式的列了几条意见,供各位同事(和同学们)参考。

 

【学位论文应有的主要内容】应该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工作,通常包括,

  1. ‘前言’:对于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学生自己所作的调研,通常以综述加评论的方式出现。应该是把前人已经作过的综述作为起点,对最近新发表的那些原创性期刊论文里的成就做出总结,并以质疑和批评的眼光去深入地审视这些文献(包括前人的综述)。这部份的内容,由于大部分学生学识有限,通常达不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要求,但写好这部份对于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极有价值。甚至可以说能不能写好这一部份是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
  2. ‘实验(理论)方法’:对于研究方法学生自己所作的发展或在采用现成研究方法时学生自己所作的考察。从样品制备,到测量仪器或计算软件,结合所研究的特定对象,学生自己应该就相关的使用条件(计算参数)作考察对比,检验校准,以及误差估计等等。虽然由于篇幅限制或原创性不够,当研究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时,这部份内容通常会被全部或大部精简,但是在学位论文中包含这部份内容不但十分常见,而且相当必要。它很能反映学生作研究的严谨程度,而且对于研究同一课题的后继者也相当有参考价值。在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的学位论文中常有长篇公式推导,这些内容常以附录形式出现,也可归入此类。
  3. ‘研究结果’:对物理问题或现象学生自己(包括合作中有主要贡献)的发现,这部份的主要内容通常会在学术刊物发表。

 

【学位论文的辅助内容】任何研究都是已有研究的延长和发展,会使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已有的理论概念等等,它们可能是取自教科书,别人或本组的其他人的已经发表的综述论文,或者新近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中。申请人在自己的学位论文中可以写入这些内容,但要注意它们只是辅助内容,因为它不是学生自己研究(包括文献研究,方法研究)的成绩。写入这些辅助内容的主要目的只在于提高学位论文的可读性(比如给出论文中的符号定义),保持论文逻辑上的完整性等等。使用这些文献资料时,严肃的写作态度应该是(1)明确地引用并恰当地说明与被引用文献的关系,比如采用数据,受启发而有相似的思路,按同样思路进行分析讨论,或是借用一段文字等等;(2)保持这部分辅助内容篇幅精炼,仅为服务于完成上述提高可读性和保持完整性的目的所必须,写得多了反而画蛇添足。

 

【学位论文中常见的不足】

  1. ‘前言’不针对要研究的课题,而是写了一个相当宽广领域的科学普及或宣传。
  2. ‘前言’只搬用别人已作了的综述,对新近发表的研究结果有的学生只列出了文献目录连内容也未予涉及,有的学生只复述它们的内容而没有归纳比较。至于能以质疑和批评的眼光去深入地审视文献的学位论文,这几年越来越少,几乎见不到了。
  3. ‘实验(理论)方法’ 的内容只是照抄教科书,仪器说明书或计算软件使用手册。这样的学位论文现在越来越多。很少见到有学位论文能结合自己研究的对象,就实验条件(计算参数)的选择作过考察对比,检验校准,以及误差估计的。使人不敢确信学生本人对研究方法掌握的程度,因而也降低了对论文的‘研究结果’的信任度。
  4. 使用辅助内容过多,从科学普及的卡通,到大学教本或到研究生课程,所占篇幅太大。
  5. 在‘前言’或‘实验(理论)方法’章节里,抄袭同组人(或其他人)的学位论文,有的还很大量。我觉得这已经不只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该算有学术不端之嫌了。
  6. 在‘研究结果’中呈述自己的结果(测量的数据或现象)一般都能做得不错,但与分析对比一般都不太够深入,数据多规律少认识浅的学位论文也不少见。

 

当然学生的水平有参差,即使对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最后达到的水准恐也有别天壤。不过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方不至误了有上进心的才俊。对哪个学生提出哪种要求,因材施教得靠各位老师。在几年前的新导师培训班上,听过我所顾本源老师的介绍,他把学生的成长训练归纳成四个阶段(大意),即模仿-贯通-发展-创新,学生大多都从模仿开始,但他不让博士生只停在模仿-贯通阶段增加论文数量,而要尽早帮助他们走上发展-创新的台阶。对此我深以为是。

 

我所的老师多师出名门博采众长,研究教学的风格百花齐放各有道理,不宜整齐划一。我以上的意见只算出于一孔,定有不全乃至不当之处,不揣冒昧,权且抛出,供各位参考,更盼各位学友同事补正。

 

王鼎盛 2011-12-19